當下,改良型新藥已超越單純的產品迭代維度,正演變?yōu)槲覈t(yī)藥產業(yè)升級的戰(zhàn)略支點。它既為創(chuàng)新藥企構建了生命周期管理的動態(tài)屏障,又為仿制藥轉型提供了可操作的"第二曲線"增長路徑。
2025中國制藥工業(yè)大會(杭州站)上,晶易醫(yī)藥醫(yī)學總監(jiān)周亞麗以《改良型新藥的臨床研究策略及案例分析》為主題,從立項到上市,結合國內外成功案例,解析如何通過劑型優(yōu)化、適應癥拓展實現(xiàn)“老藥新用”。

提高有效性(療效優(yōu)于現(xiàn)有標準治療)
改善安全性(降低不良反應或用藥相關風險)
提升依從性(降低給藥頻率、優(yōu)化使用體驗)
從注冊分類看,改良型新藥分為2.1類(結構優(yōu)化,如光學異構體)、2.2類(新劑型、新處方工藝、新給藥途徑)、2.3類(新復方制劑)、2.4類(新適應癥)。
臨床研究策略:兩大關鍵步驟
1.臨床藥理學研究:
通過對比改良前后藥物的藥代動力學(PK)和/或藥效動力學(PD)方面的特征,幫助申請人初步評估改良后藥物的臨床價值,同時結合被改良藥品的已知信息,支持后期的開發(fā)策略、臨床研究乃至上市申請。臨床藥理學研究通常包括PK、PD、劑量-暴露-效應關系等。
2.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:
采用優(yōu)效或非劣效設計,證明提高有效性、改善安全性、提高依從性等臨床優(yōu)勢。
六大改良路徑與案例解析
1??口服→透皮貼劑
案例:鹽酸多奈哌齊(阿爾茨海默病)
痛點:口服片劑(每日1次)血藥濃度波動大,胃腸道不良反應高達40%
改良:透皮貼劑(每周1次,降低給藥頻率,血藥濃度平穩(wěn))
關鍵點:
√Ⅰ期穩(wěn)態(tài)PK橋接研究證明兩制劑生物等效
√未開展Ⅲ期,通過FDA 505(b)(2)快速上市!
2??新適應癥拓展
案例:西羅莫司凝膠(結節(jié)性硬化癥相關面部血管纖維瘤)
原用途:腎移植抗排斥(全身用藥)
新用途:面部血管纖維瘤(兒童罕見病)
關鍵點:
√Ⅰ/Ⅱ期試驗在目標患者中探索有效劑量及PK特征,0.2%為最優(yōu)劑量,體循環(huán)暴露低,全身安全性風險低
√Ⅲ期臨床研究在6歲及以上結節(jié)性硬化癥相關面部血管纖維瘤患者中驗證療效,23%患者顯著改善(空白對照組僅6%)
3??新復方制劑
案例:阿達帕林克林霉素凝膠(痤瘡)
痛點:單藥聯(lián)用,阿達帕林凝膠每日1次,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需每日2次,依從性差
改良:復方凝膠(每日1次,抗菌+抗炎協(xié)同增效)
關鍵點:
√Ⅰ期PK對比研究表明復方中克林霉素Cmax、AUC 0-72h相比單藥提高,可支持每日1次用藥
√Ⅲ期試驗納入1617例患者驗證療效和安全性,與兩單方單藥治療對比,阿達帕林克林霉素凝膠同時優(yōu)效于阿達帕林凝膠和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。且復方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,與單方藥物說明書安全性信息一致,無特殊安全性問題
4??速釋→緩釋制劑
案例:托吡酯緩釋膠囊(癲癇)
痛點:速釋片劑需每日給藥兩次,漏服率達30%
改良:緩釋膠囊(每日1次,血藥波動降低40%)
關鍵點:
√Ⅰ期穩(wěn)態(tài)PK橋接研究證明多個PK參數(shù)(AUC0-24,Cmax,ss 0-24,Cmin,ss,AUC0-p,AUCt1-t2,Ct)生物等效,從而豁免Ⅲ期臨床
5??兒童制劑改良
案例:鹽酸氨溴索直服顆粒(兒童止咳)
痛點:片劑吞咽困難,苦味拒服
改良:直服顆粒(無水吞服+入口即化+多層矯味)
關鍵點:
√成人生物等效性研究證明片劑與直服顆粒PK生物等效
√采用直服顆粒技術,無需用水,入口即融,適合兒童和吞咽困難患者;多層包衣矯掩味技術,有效掩蓋藥物的苦味,入口甜潤,余味小,顯著提高兒童和吞咽困難患者的服藥依從性
6??改構型優(yōu)化
案例:左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(抗感染)
痛點:奧硝唑右旋體致神經(jīng)毒性
改良:純左旋體,剔除毒性成分
關鍵點:
√Ⅰ期PK研究表明左奧硝唑和奧硝唑的PK參數(shù)基本一致,左奧硝唑靜脈輸注后在劑量范圍內呈線性藥代動力學特征
√Ⅲ期臨床研究表明兩組療效無差異,左奧硝唑組不良事件發(fā)生率降低約57%(左奧硝唑組12.7%vs奧硝唑組29.4%)
晶易醫(yī)藥: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
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(yè),晶易醫(yī)藥專注復雜制劑基礎研究到產業(yè)化,圍繞原輔料、設備、技術、標準的探索,提供從藥物發(fā)現(xiàn)與成藥性評價、藥學研究、非臨床研究與分析測試、臨床研究、原料及制劑CMO到申報注冊的全流程服務。公司圍繞經(jīng)皮膚及黏膜遞藥系統(tǒng)、口服制劑掩味與矯味、藥物調釋與控釋等復雜制劑領域開展技術攻關,目前有數(shù)十項改良型新藥在研,部分已推進至Ⅱ期臨床階段。